第一幕:百年老灶
周晓宁掀开蒸笼盖时,白雾腾起如纱,裹着糯米甜香漫过整条梧桐街。沈芳的馄饨摊支起竹匾,晾晒的桂花混着晨露,黏在陈立秋修车铺前的铁皮桶上,像撒了一地碎金。街角新开的西式甜品店亮起霓虹灯牌,“低糖低脂”的标语在雾气中晕成模糊的光斑,却遮不住王奶奶端出的那屉刚蒸好的红糖米糕——蜂窝状的糕体冒着热气,裂口处渗出琥珀色的糖浆。王奶奶踩着板凳往灶膛添柴时,夯土灶台突然“咔”地裂了条缝,热灰簌簌落进蒸锅水里。“这灶还是合作社那会儿砌的……”老人抹了把烟灰,指缝里沾着六十年前的糯米香。夏琳蹲在灶口拍照,镜头扫到裂缝里嵌着的半片青花碗底——碗沿“1965”的刻痕被烟火熏得发黑。
陈立秋从修车铺抱来废铁皮和泥:“先用这个撑住灶脚!”周晓宁却转身去后巷挖黄泥,泥里混着去年端午剩下的艾草灰。新来的租客苏黎举着手机直播,弹幕刷过一片“危房快拆”,却见王奶奶舀了勺米浆糊住裂缝:“老灶有灵性,糊把糯米就能续命。”
第二幕:糕方布局
西点店的玻璃柜里摆着“减糖版茯苓糕”,苍白的糕体上点缀着可食用金箔。林建国翻出油纸包的祖传糕模,梨木刻的鲤鱼纹已模糊不清:“真茯苓得用松木屉蒸,蒸汽裹着木香才入味儿。”
冲突爆发在社区茶话会。当西点店的糕点因代糖反酸被剩下,王奶奶的米糕却被抢空——糕底粘着的粽叶印痕成了“防伪标识”。陈立秋拆开网红糕点的包装,夹层里掉出干燥剂,遇水竟膨胀成海绵状。“这叫‘科技发糕’!”九旬的李爷敲着拐棍,嘴角还沾着米糕渣。
第三幕:糯香情怀
立体菜园的糯米突然霉变,穗尖爬满可疑的灰斑。周晓宁从老井里捞出沉底的陶罐,罐底存着1965年的陈年谷种。王奶奶按古法用草木灰拌种,芽尖钻出土壤时,隔壁西点店的自动和面机正因电压不稳爆出焦糊味。
深夜,陈立秋用报废油桶改装成育苗箱,铁锈混着雨水竟让糯米苗格外健壮。苏黎蹲在田埂直播,镜头里突然闪过一道佝偻身影——竟是当年合作社的种粮能手孙伯的虚影,握稻穗的手势与周晓宁如出一辙。
第四幕:炊烟之约
新灶落成那日,王奶奶将最后一把陈米撒进灶膛。火光窜起时,裂缝里的青花碗底突然映出合作社时期的蒸糕场景——戴蓝头巾的妇女们正用梨木槌捣米,蒸笼摞得比人还高。
沈芳用新米熬糖浆,拉出的糖丝在晨光中金线般闪亮。周晓宁将糕模浸入蓝染缸,木纹里渗出的靛青竟勾勒出梧桐叶脉络。当西点店主签下“禁用香精承诺书”,陈立秋突然掀开蒸笼——热汽腾空化作凤凰形,惊得无人机撞上老槐树,撒下混着老谷种的新糯米。
第五幕:霜降未至
新收的糯米在陶缸里沉睡,裂灶的余温烘着墙根的蟋蟀。周晓宁知道,当冬雪覆住糕模时,这些藏在谷壳里的旧时光会随春水重生。苏黎的直播账号悄悄改名“古灶糕香”,滤镜关掉后,镜头里的老人斑和灶灰都成了点赞符号。
陈立秋把报废的烤箱改成发酵箱,铁皮接缝处钻出几株糯米苗。沈芳的竹匾在暮色中轻旋,糕粉簌簌落进西点店的玻璃柜,像下了场温柔的雪。晨雾漫过老灶,昨夜未熄的炭火里,一只灶马正踩着灰烬跳舞,须角沾着的糕屑,还带着1965年的甜。
喜欢梧桐街记事请大家收藏:()梧桐街记事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穿越后,带着抠门老爹发家致富 别疯!我能入侵思维禁区 姜小白不当皇帝可惜了 老太太重生七零,断亲离婚逆袭了 末代神只:开局沦为炉鼎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小马宝莉:一瞥未来 医者道心 嗤仙 兵中王者传奇 剑斩六翅蜈蚣,你管这叫小鲜肉? 恶毒师尊养崽,全员爆改龙傲天 轮回归来 女扮男装被养兄发现后 召唤天下!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一人之下,烽火铸铁 绾星恋语 绝色青梅强推,我觉醒火麟飞天赋 克系生态炼金师 深闺风云之双姝传奇